学院新闻
    首页 学院新闻 正文

我院应用心理学系组织专业班级到附属幼儿园开展课程见习活动

2025-05-21 10:19

为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提高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质量。5月20日,学院2024级应用心理学专业1、2班76名学生走进琼台师范学院附属桂林洋幼儿园,结合《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开展“儿童认知发展观察与实践”主题见习活动。本次见习由应用心理学系组织,旨在通过实地观察3-6岁儿童认知行为,验证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等核心内容,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一、精心筹备:从“纸上”到“实地”的无缝衔接

4月20日起,见习团队便进入“预热模式”。应用心理学系陈晓凤教师首先开展专题培训,详细讲解见习目标、观察工具(如《儿童认知行为观察表》)的使用方法,并强调幼儿园行为规范——“禁止拍摄幼儿照片、避免干扰正常教学秩序”等要求。随后,学生以3-5人为一组,结合“守恒概念”“分类能力”“记忆策略”等认知发展主题,自主制定观察计划,经指导教师审核后正式“上岗”。

二、现场直击:蹲下来,用儿童的视角“看见”认知

5月20日清晨,1班学生率先抵达幼儿园。在与园方教师对接、熟悉班级环境后,分组进入小班、中班、大班教室,开启2小时的定点观察。“小A(化名,4岁)在自由游戏时将积木按‘红-蓝-红-蓝’规律排列,但被问及‘为什么这样摆’时,仅回答‘好看’;小B(5岁)在集体活动中能准确分类水果与蔬菜,却无法解释‘分类依据’……”学生们手持《观察表》,专注记录幼儿语言表达、问题解决策略等细节,从游戏互动中捕捉认知发展的“微时刻”。

上午10时,2班学生接力入场,延续观察节奏。幼儿园教师表示:“学生们的观察细致且专业,既尊重幼儿活动,又能快速抓住认知行为的关键特征,展现了良好的专业素养。”

三、以思促学:从“记录”到“反思”的成长进阶

据悉,本次见习并非“一观了之”。根据方案要求,学生需在6月10日前提交《认知发展见习报告》,内容涵盖观察对象描述、典型案例分析(至少2个)、理论解释及个人反思,并附手写原始观察记录;同时,各小组需制作PPT汇报“理论-实践”结合的分析过程。考核将综合出勤纪律(10%)、观察记录质量(30%)、报告深度(50%)及小组汇报(10%),全面评估学习成效。


“以前学皮亚杰理论,总觉得‘前运算阶段儿童的自我中心’是抽象概念;今天蹲在小椅子旁观察,看孩子们抢玩具时坚持‘我的更好’,突然就懂了理论的‘生命力’。”参与见习的学生陈同学感慨道,“这种‘用眼睛验证理论、用记录理解成长’的方式,比课堂讲授更深刻。”

应用心理学系负责人陈晓凤老师表示,本次见习是“实践育人”理念的一次生动落地。通过与幼儿园的深度合作,学生不仅掌握了儿童认知观察的核心方法,更在真实教育场景中增强了对幼儿教育的理解,为未来从事儿童心理研究或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图 林蕙思 审核/陈晓凤 王河滨 杜益文


  1.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桂林洋高校区 电话:0898-65621107 邮编:57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