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2024年7月11日,教师教育学院守护“星星”志愿服务团一行七人前往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二站——文昌市三类残疾儿童康复培训中心,通过深入访谈与实践体验,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维度探究一线特殊教育现实情况,积极与特殊儿童进行交流互动。
走进课堂——深刻感受一线特殊教育工作

成员们投身于课堂当中,亲身感受特殊教育的课堂教育,并在课后积极与孩子们进行交流互动,积极与教师们了解孩子们的具体情况与教育方法,深刻感受到一线教育课堂的氛围与教师们极具负责的能力。
深入访谈——实际了解特殊教育发展现实情况

在调研过程中,成员们积极深入了解康复中心的教学环境、师资力量以及孩子们的日常康复情况。康复中心的教师们不仅拥有专业的康复技能,更有着对孩子们无私的爱和耐心,每位教师也在尽力用这爱与耐心为孩子们编织着未来的希望,这份决心令成员们感到无比敬佩。
调研结果展示
家庭维度:
部分家长由于对相关知识的一知半解,不承认其孩子的特殊性,导致特殊儿童未能在最适宜干预的阶段进行康复训练,进而出现许多超龄特殊儿童;反之,家长受到过良好教育的家庭,则会尽早尽快为其子女寻求合适的康复途径,如康复机构、医院等,部分特殊儿童预后较好,有明显好转。在家庭经济方面:经济富足的家庭会带特殊儿童更多的出游或者参加各类有一定开销的活动,特殊儿童多外出与社会接触,在自然情景下接受一定的教学,更有利于发展,与社会融合。
学校维度:
普通学校、幼儿园教师能够及时发现所教学生的特殊性并及时向家长反馈,特殊学校、康复机构中个训教师,感统教师等等专业教师配备完善,课程完善且多样化。特殊教育学校与康复机构有别,特殊学校更倾向于教,康复机构则更倾向于治疗。不同学校设施设备等不同,对教师培训以及与社会的合作也不相同,会存在一定差别,但总体师资力量仍需壮大,教师配备上个训教师,感统教师等等专业教师配备完善,但性别上女性教师占比过高,性别占比待优化。
社会维度:
现阶段政府实施对0-6岁特殊儿童、家庭困难等特殊儿童的康复全额资助,但由于经费支持的限制,以及对康复机构收费标准的限制,导致康复机构教师收入低于特殊学校教师,进而直接影响了康复机构的师资情况。残联,社区等社会机构仍需加强与特殊学校康复机构等的合作、支持、志愿提供和服务,如送教上门,跨区合作,省市交流等等,提高特殊教育的效率与成果,面向更多有需要的特殊儿童。

此次调研,团队更加坚定了“守护星星”的信念。成员们都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值得被温柔以待。每一位成员都将继续携手前行,用爱与关怀为这些“星星”的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努力让这些“星星”们拥有一个更美好、光明的未来!
图片/守护“星星”志愿服务团
文字/汤佳瑞
编辑/华德明
审核/许盛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