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每颗种子破土的力量—琼台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团队参加2021年海南省
“田园课程”推广实践基地校现场会
初冬,小岛仍然是一副最温柔的笑脸。小岛是开心的,因为小岛既没有北方的料峭之寒,也没有西南的炎燥慵懒;气氛活跃,草木欣然,2021年12月16日至17日,琼台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小团队在戴彩虹院长、王萍副院长的带领下参加了“2021年海南省田园课程推广实践基地学校现场会暨国家优秀成果推广示范区展示会”。
教育与人类生活相伴而生、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三亚天涯区“田园课程”为学生们提供了有知识、有劳动、有科学、有梦想的教育,让老师及同学们在具有田园的视野里,享受田园的幸福,让每一颗“种子”都有生长的养分和时空。
教师教育学院结合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提升课程品质,发挥课程育人功能,落实“三全育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依托基础教育“五育并举”,聚焦重点,努力培养民族自信心、自尊心,挖掘民族特色、创造耕读意境、寻找生活之源。琼台师范学院儿童劳动教育研究中心创建于2020年8月,依托单位是琼台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中心目前设有两个研究方向,固定研究人员共有29名。

三亚市于2020年12月被教育部确定为60个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之一, 三亚市天涯区则作为海南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目前,在实行乡村小学“田园课程”建设项目的多所学校。此行,五所“田园课程”基地校真正是“百花齐放,各抒己见”,做到处处皆课堂,满园是知识,各校围绕田园谱写教学篇章,学生们在田园课堂里既增长了知识又丰富了见识,实现了“五育并举”的真正意义。

第一站,三亚市天涯区文门小学。文门小学“田园课程”的开设让学生创意不断,让学校校园里生机勃勃;文门小学的“田园课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乡村孩子的性格特点,探索出适合乡村课堂的教学模式;课程将语文、数学、科学、美术、音乐等课程融入田园,将学生带出课堂,让教学和劳动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印证知识点,学以致用。

第二站,三亚市天涯区桶井小学。桶井小学“田园课程”,真正是将课堂搬到大自然,为孩子种下“劳动最光荣的种子”,让孩子在大自然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让“田园课程”成为素养教育与中国“五育并举”大融合。

桶井小学将诵读古诗词、大课间操、跑步、跳绳、采椰、帆船等课程融入“田园课程”,不断丰富着课程内容,创新“田园课程”形式,让课程在学生充满兴趣的愉悦情境中滋养、浸润学生的心性。


第三站,三亚市天涯区白超小学。白超小学的竹筒饭、糯米酒的制作让“田园课程”基地让孩子们接近大自然,了解劳动的快乐,学校的课程基地—“小超人”农场,新翻泥土的气息,瞬间让你随着那一粒粒播下的种子,一起陪它们开启灿烂的生命之旅。

白超小学的“田园课程”和劳动教育的开展让整个校园瞬间生机盎然。让课程融进劳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不仅丰富了教育教学形式,也让学生们感受到收获的喜悦;既然有效落实了“五育并举”的精神要求,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第四站,三亚市天涯区槟榔小学。槟榔小学近年来以挖掘当地特色,以“为生命立心,予幸福植根”的办学理念,提炼出“在儿童心灵深处植根美好”的课程理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科学系统地按照“田园课程”标准,扎实有效地推进“田园课程”建设。

槟榔小学以“传承民族文化教育基地”为平台,把跳竹竿舞作为学校特色大课间活动;大力推广“非遗”文化,积极推进“非遗”黎陶工艺、黎族乐器、黎族方言讲故事、槟榔文化等黎族传统文化进校园,编写“槟榔花”特色课程规划,制作“槟榔娃”卡通形象,推行“最美槟榔娃”评价机制;开展黎族文化“寻根”活动。

第五站,三亚市天涯区天涯小学。天涯小学“田园课程”利用了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和真实性,全方面的引导孩子感受农村环境和农耕文化,把课程意识通过游戏活动转化为农村田园课程资源。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比“禁锢”的教室和呆板的课本更能吸引孩子的学习兴趣,并极大的促进了教师和孩子之间、孩子和家长之间的密切关系,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天涯小学“田园课程”建构下的音乐社团、书法社团、经典诵读社团、科技社团、美术社团、手工社团等课程活动能与自然贴合,把课堂报到大自然里。让课堂焕发出独具一格的田园生命活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能自主创新出许多课堂活动。田园环境中的一块石头、一方沙土、一根稻草,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东西,随时都有可能变成孩子眼里的课堂游戏材料,让课堂真正还给了孩子,还给了大自然。
“田园课程”优秀成果推广展示会上,我院小学教育系主任王河滨代表琼台师范学院儿童劳动教育中心作了发言;王主任从把田园搬进课堂,把课程融入田园,田园课程的生动实践,给海南省乡村小学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进行了阐述;同时表示劳动教育使课堂教学真正焕发出了生命活力,整个校园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基于当前的教育方针政策背景,琼台师范学院于2020年8月成立校级科研平台儿童劳动教育研究中心,经过此次活动的观摩、学习,思路已经逐渐明晰,王主任表示在今后希望能够得到各位专家、校长、老师们的支持与指导。

最后,此次活动在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专家组的带领下进行了优秀成果推广汇报,海南省教培院李洪山书记、课程专家组长周积昀书记分别从“田园课程”建设与实施,积极建构崇尚自然的乡村特色课程体系,把田园课程基地校建设成全市乃至全省乡村教育的优质校等方面做了点评,“田园课程”基地校代表们就特色校园的“田园课程”在跨学科开展田园元素、探索“田园课程”与基础课程的有效融合、课程发展愿景等方面分享了“田园课程”经验。“田园”撬动了课程向纵深发展,课堂改变、教师改变、学校改变,整个基地校教学质量也进一步得到明显的提升。

一个课程是一个文化的浓缩、一个课程是一个历史的积淀、一个课程是一个民俗的传承。海南省“田园课程”可以让心灵扎根、让梦想飞翔、让教育生活融合,我们期待海南的“田园课程”百花齐放,给予每颗种子破土的力量,让我们一起遇见最美的未来。
(教师教育学院供稿)